丰巢的创办与发展
2015年6月6日,顺丰、申通、中通、韵达、普洛斯5家物流公司宣布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科技。其中,顺丰持股35%,申通、中通、韵达各持股20%,普洛斯持股5%。但是到了2018年6月,申通、韵达发布公告宣布不再持有丰巢科技的股权。加上此前已经撤出的中通,“通达系”全面退出丰巢,王卫通过旗下公司则持有越来越多股权。
而后,2020年5月5日,顺丰控股宣布丰巢收购中邮智递,称是为“做大做强智能快递柜主业,整合行业优质资源,快速抢占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优势区位,向快递员和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”。这次收购不仅让丰巢在快递柜市场一家独大的地位更加稳固,但因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,迎来市场监管总局50万元罚款。
按照互联网的玩法,取得这样的市场份额,接下来的操作要么是“羊毛出来猪身上,让狗来买单”,要么直接下手“割韭菜”。
事实上丰巢也都有尝试。比如,除了面向快递员收取派件收费,也向消费者收取打赏费,并且尝试向消费者推出会员制收费模式。除此之外,其收入来源还包括广告收入、包裹揽件收入等。
另外,近段时间丰巢的一些动作也显示出,其在快递柜功能与场景上的创新想法:申请“快递柜(嵌入自动贩卖机)”等专利、申请“医药柜”专利、注册多个“丰巢惠团”商标、投入运营首台机场存包柜、成立深圳市丰巢创意媒体有限公司……
事实上,丰巢与顺丰在业务层面的协同正在加强:去年下半年丰巢智能柜推出千万补贴活动,用丰巢寄顺丰,运费低至1元起;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收派过程中的接触,丰巢还推出了“送到柜”专享服务,顺丰航空全程保障运输时效,广东/沈阳始发运费仅需6元起。包裹无需打包,直接入柜即可,从寄到取,全程零接触。
当然,即使有以上种种尝试,但是丰巢依然在亏损。
全面分析丰巢的价值
如果换个角度,不以净利估值,而以资产、以市场份额、以商业价值或者未来回报等角度看,丰巢确实有独特的价值。
从快递企业看,它可以分担快递员派件压力,提升派件效率,于主营业务而言是有利的。同样,从收件角度看,未来快递柜或许也是一个入口。
从盈利模式上看,虽然其进行了种种尝试,但是依然在亏损阶段。试图从消费者方面获取收入,也引发了强烈反弹,不得不致歉并表示免费保管时长由12小时延长至18小时。
从竞争环境上看,通达系快递也在加强自身末端建设,比如圆通有妈妈驿站,中通快递收购了日日顺乐家智能快递柜,申通喵柜、韵达蜜罐也浮出水面,这些都是丰巢件量的分流者。而且重要的是,快递柜主要使用者是谁?更适合于谁?是通达系,因为它们更多的是中低端的电商件,而顺丰更多的是高端商务件。当然,如今顺丰电商件业务也在逐步提升。
从商业价值上看,消费者很难和快递柜发生深度关系,因为是完全与机器打交道。而有人值守的驿站则有了更多的可能性。驿站是一个天然与消费者接触的渠道,从零售的角度有流量就有转化。事实上,如今不少驿站已经在尝试社区团购业务。而且驿站相比于快递柜,可以存储的包裹更多,即使体积大的也可以存储,当消费者需要送货上门时,驿站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安排人员上门送货,这也是相比快递柜的优势。
那么,丰巢的潜力在哪呢?
丰巢想要盈利有几个关键因素:快递单票收入何时提高、单票快递投递数量、运营成本如何降低、快递柜使用效率如何提升和快递柜的其他盈利渠道等。
根据调查,消费者对快递柜的心理极限距离是800米,从这个角度看,如果要增加投递量就应该扩大覆盖范围,或许也可以尝试驿站和自提柜相结合,从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。
面向未来,国家邮政局提出要构建日处理超10亿件、服务超10亿人的寄递网络。这样的业务量,这样的网络,绝对不是靠快递员送货上门这一个场景能支撑的,一定是入户、入柜、入站等多个场景才能完成的。所以,丰巢是拥有需求潜力的,如何挖掘,如何实现尚需摸索。